為什么學術查重有時檢測不出論文的引用部分? 同學們也許注意到,有時自己明明是引用的部分,但學術查重時系統并沒有識別出來,仍然當做重復部分來標示,好冤。 不僅是學術,其他查重系統也經常識別不出論文的引用部分。 其實,每個系統識別引用的方式有些許不同,例如學術只能識別雙引號“”以及正文中有來源參考文獻的內容,但有些檢測系統是可以識別前者有的再加上【數字】以及word中自帶的插入腳注等形式。 所以,假設你是以【數字】以及word腳注的方式再學術查重是查不出引用的。 如果論文寫作過程中,沒有對引用的部分進行正確的標識,那么請一定嚴格按照前文的分析,對引用部分的內容進行正確的標識。
當你在提交論文的時候,若是想要引用的內容通過查重軟件的查重,那么必須要記住正確使用引號,論文只有正確引用格式才是對的。 要是文章中沒用引號,而且又跟數據庫中的內容重復了,那么就很有可能就會被判定為抄襲。
引用文獻時,到底怎么做才可以不被檢測出來呢? 特別是對于很多第一次寫作論文的小白來說更是至關重要。 真相總是殘酷的。 結論如下: 標不標引用,查重結果都一樣。 也就是說引用的內容,只要重復,無論是被識別為引用還是抄襲,都會算進重復率,需要修改。 只有極少的學校才要求“去除引用復制比”低于X%,其他所有學校都是看“總文字復制比”。 換句話說,引用+抄襲的字數必須低于全文字數的X%,這個百分比就是學校所要求的查重率。
第三、引用比例太大。 據悉,有不少人為了避免被查重軟件檢測到,會對一篇文章進行大量的引用。 他們有這樣一種認知,認為只要加了引號,論文查重肯定就檢測不到。 事實上,對于這一點,查重軟件在設計的時候完全考慮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