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胞凋亡檢測通常有形態學觀察方法、DNA凝膠電泳、酶聯免疫吸附法(ELISA)核小體測定、流式細胞儀定量分析、Western blot檢測等。 電鏡觀察:可見凋亡細胞表面微絨毛消失,核染色質固縮、邊集,常呈新月形,核膜皺褶,胞質緊實,細胞器集中,胞膜起泡或出“芽”及凋亡小體及凋亡小體被臨近吞噬細胞吞噬現象。
凋亡細胞 DNA 含量的流式細胞計分析 方法 收集細胞→70% 冷乙醇(PBS 稀釋)4 °C 固定過夜→PBS 洗滌,1 000 rpm × 10 min→RNase A(0.5 mg/ml)37 °C 消化 30 min→PI(50 mg/ml)染色,室溫避光 15 min→FACScan 分析 DNA 亞二倍體的形成及細胞 ...
細胞凋亡時主要的生化特征是其染色質發生濃縮, 染色質DNA在核小體單位之間的連接處斷裂, 形成50~300kbp長的DNA大片段, 或180~200bp整數倍的寡核苷酸片段, 在凝膠電泳上表現為梯形電泳圖譜 (DNA ladder)。 細胞經處理后,采用常規方法分離提純DNA,進行 瓊脂 糖凝膠和溴化乙啶染色,在凋亡細胞群中可觀察到典型的DNA ladder。
形態學觀察細胞凋亡的變化是多階段的,細胞凋亡往往涉及多個細胞,即便是一小部分細胞也是非同步發生的。 首先出現的是細胞體積縮小,連接消失,與周圍的細胞脫離,然后是細胞質密度增加,接下來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:線粒體膜電位消失;通透性改變;釋放細胞色素C到胞漿;核質濃縮,核膜核仁破碎;DNA降解成為約180bp-200bp片段,胞膜有小泡狀形成;膜內側磷脂酰絲氨酸外翻到膜表面;胞膜結構仍然完整,最終可將凋亡細胞遺骸分割包裹為幾個凋亡小體,無內容物外溢。